遵义的风俗有哪些

遵义西装定制工厂-遵义服装

义生产习俗和生活习俗.

1、贵州遵义生产习俗:开耕,春节后第一个庚日,农民驱牛至田间犁田,或执锄于旱地探挖数锄,以示一年农事开始。如天寒、大雨,则于圈内驾牛,以示开耕。清雍正五年(1727年)起,农历二月吉日,知府、知县率丞僚至农坛祭祀,祭毕举行开耕仪式。届时,知府(或知县)掌犁,农夫扶犁、牵牛,府丞(或县丞)端青色木箱于后播种,往返九次,后由农妇耕完籍田(官用祭田)。知府(或知县)率众向北行三跪九叩礼,诵祝文,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国元年起,官方仪式废除,民间仪式继续流传。80年代末,仍有农户举行开耕仪式。贵州遵义祭圈,新猪圈落成,主家备酒肉请木匠于圈内祭神,祭毕,木匠于圈内食祭物,俗称祭圈或扫圈。传说如此养猪可交好运。腊月三十夜,农家备酒肉、香烛纸钱于猪圈、牛圈门外祭圈门土地,祈求来年牲畜平安。解放后此俗渐废。贵州遵义求雨,解放前,久旱不雨,儿童抬狗游街逗狗笑,传说狗笑要下雨。或结队至龙王庙,或附近寺庙祈求下雨,每人手持信香,边走边念:“天门开,地门开,祈雨小儿哭哀哀。祈求北方下大雨,北风暴雨一起来。”“小小童儿哭哀哀,撒下秧苗无水栽。祈求皇天下大雨,黑风暴雨一起来。天久旱,禾苗搞,五谷不生人饿倒。童子稽首叩苍天,黄河倒挂雨来了。苍天苍天,百姓可怜,求天落雨,救活秧田。”每念一遍,群童下跪作揖一次,直至祭毕方散。如不雨,则由壮汉玩水龙,或请川戏戏班演《风波亭》、《走麦城》。仍不雨,官府禁屠、吃素,知府或知县亲往寺庙焚香求雨,或延道士打雨酿。解放后此俗自行消失。贵州遵义投师,拜师学艺称投师。投师时,先写投师约,后行跪拜礼。习艺最少三年,期满称“出师”。届时,徒弟备衣帽鞋袜、彩樟礼品,向师傅叩头献纳,称“谢师”。师傅回赠整套工具或书籍。徒弟“出师”后为师傅帮工一年,然后自行开业。解放后此俗渐废。

2、贵州遵义生活习俗:贵州遵义衣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来,遵义先后流行明朝及清朝服饰。民国初年,直领右袄长袍、短衫和直领或无领对襟衫为主要式样,质地多为棉麻。民国10年(1921年)起,中山装、青年装、西装等传入遵义。解放初,流行列宁服、军干服、妇母装等。60年代起,上海成衣不断进入遵义市,列宁服等逐渐从城区消失。“”中,中小学生崇尚军装。其后,服装款式逐渐更新。80年代末期,款式繁多,男性多着西装,女性喜穿各式套装。长期流行的青、蓝、白、灰单色渐次被多种色调代替,质地多由棉麻变为化纤、毛料、皮革、真丝等。贵州遵义主食,遵义城乡主食大米,间或掺食杂粮。解放后增食面粉。大多每日三餐。暑天,一些以粥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