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装定制哪个品牌推荐-杭州红帮西装定制
关于宁波的历史
宁波历史
宁波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七千年前,人类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创造出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时
期,宁波一直为越国辖地;战国中期以后,宁波为楚国所据。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江南,置鄞、鄮
、句章三县,属会稽郡。
两汉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县辖地未变。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三县与余姚合并,名为句章
县,县治置于小溪(今鄞县鄞江镇),仍属于会稽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置鄞州,定州治于
三江口;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改称鄮县,属越州,县治复置小溪。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设明
州,下辖鄮、慈溪、奉化、翁山4县,州治在小溪。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明州州治由小溪迁往三江口
,并建城筑池,为日后宁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朝建立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的讳,改称明州为宁波。从此宁波之名沿用至今。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宁绍道台,驻宁波。1927年划鄞县城区设宁波市。
1949年5月浙东解放,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1986年宁波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宁波人在北京经营的名店———同仁堂。“宁波帮”,泛指旧宁波府属的鄞县、镇海、慈溪、奉化、象山
、定海六个县在外地的商人、企业家及旅居外地的宁波人。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商
人都涌向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经商,形成了商帮,当时较著名的商帮有“广帮”、“徽帮”、“闽帮”等,
但有些商帮逐步衰落,销声匿迹,而“宁波帮”历久不衰,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在港、澳、台等地的
“宁波帮”企业家,更是举世闻名。
肇始———壮大———鼎盛:宁波帮的发展
1 . “宁波帮”的肇始时期。宁波,地处东海之滨,居全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海道辐辏。宁波有众多
的优良港湾,从宁波港起航,商船可借助海潮和风力往来南北,是我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陶瓷
之路”的出发港,在秦代商贸活动已相当活跃。唐时,宁波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外贸事业颇为
兴旺,唐开成四年至天佑四年( 8 3 9 —9 0 7 年) ,中日往来贸易船舶3 7 次,其中通过明州( 宁波)
放洋,有确切记载的达7 次,唐会昌二年( 8 4 2 年) 至咸通六年( 8 6 5 年) ,海商李邻德、张支信、
李延孝分别率领商帮从明州望海镇( 今宁波镇海) 出发,7 次赴日本进行商贸活动,每次去的人数在5 0
人左右,规模颇为可观。日本的遣唐使节、留学生及高僧等也从宁波口岸入唐。北宋淳化六年( 9 9 0 年
) ,宁波设市舶司,同广州、杭州的市舶司合称为“三司”,除与日本继续交往外,与朝鲜的往来显著增
加,专设高丽使馆,沿途设有“航济亭”、“高丽亭”,接待朝鲜的使者和商人。南宋时,又与真里富(
今柬埔寨) 、占城( 今越南) 、?婆( 今印尼) 、大食( 今阿拉伯) 等国进行贸易往来。元时,设庆元(
今宁波) 市舶提举司,直隶中书省,海运事业
非常兴旺,海运户达1 0 0 0 余户。明朝和清康熙二十三年( 1 6 8 4 年) 以前,较长时间里实行海禁,
宁波的合法海外贸易一度停滞,但走私商贸活动仍非常活跃。在明末清初期间,宁波商人向北京及沿江、
沿海的城镇发展,在北京的宁波商人,经营的主要行业是药材和成衣。明崇祯年间,宁波的药材商在北京
建立起“鄞县会馆”。清初宁波商人又在北京建立“浙慈会馆”。乾隆、嘉庆年间,宁波商人在汉口建立
了“浙宁会馆”。在清嘉庆二年( 1 7 9 7 年) ,宁波在沪商人钱随、费元圭等发起募捐,筹建以行帮为
基础的“四明公所”。道光十一年( 1 8 3 1 年) ,又有方亨宁等发起重修,这时期的“四明公所”以办
理同乡善举为主。咸丰三年( 1 8 5 3 年) ,得到镇海大商家方仁照兄弟捐巨款又进行重建,作为同乡集
会之所,“四明公所”把上海的宁波人集合起来,在上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上述这些,标志着宁波
作者: 60.179.156.* 2006-6-12 11:56 回复此发言
--------------------------------------------------------------------------------
2 宁波历史
商帮已开始形成。
2 . “宁波帮”发展壮大时期。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
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上海以其地处长江流域终点,腹地深广,交通便捷的优势,逐渐成为全国内外贸易
的中心,各省商帮都云集上海,宁波商人以甬沪交通仅一水之隔的优势,大批涌入上海,据估计清末在上
海的宁波人已达4 0 万人。他们当中,既有地主、商人,也有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城市居民、苦力者
,他们在上海经营南北洋的埠际贸易及颜料、钟表、粮油、海味、煤炭、棉布、药材、西药、棉纱、银楼
、五金、机械等行业,并经销洋货,开展对外贸易。上海最早受外商雇用的洋行和银行的买办多数是宁波
人。有些宁波商人既是金融买办,又是贸易买办。宁波商帮在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经济中急剧
崛起,形成自己的实力地位。成为我国民族资本的一支重要力量。宁波商人基于发展需要,在上海相继组
成各种行业小团体,在商业行帮中有同善会( 渔业) 、崇德会( 海味业) 、济安会( 酒业) 、永兴会( 南
货业) 、敦仁堂( 猪业) 、喻义堂( 药业) 、诚仁堂( 肉业) 、永济堂( 洋货业) ;手工业行帮有长寿会
( 石作业) 、年庆会( 木业) 、同义会( 银匠
) ;劳工团体有四明长石会、水手均安会等。这类小团体具有同乡和同业的双重结构,它以维护帮会利益
、互济互助为目的,是“宁波帮”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宣统
元年( 1 9 0 9 年) ,在上海的宁波商人筹建四明旅沪同乡会,成为上海最早的地域性同乡会组织,1 9
1 0 年改名为“宁波旅沪同乡会”,作为同乡人彼此交往、相互照应、休戚与共、同乡人谋取共同利益的
自治社团组织,又是联络旅沪宁波人的纽带。1 9 2 0 年—1 9 3 5 年间,还分别建立了镇海、定海、奉
化、象山等地以县为单位的旅沪同乡会。从“宁波帮”在上海商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到集合同乡力量的组成
,标志着“宁波帮”趋于成熟阶段。
3 . “宁波帮”的鼎盛时期。民国时期,“宁波帮”臻于鼎盛阶段。随着财力的积聚、业务的扩大、
人员的增加,“宁波帮”以上海为基地,将活动地域伸向汉口、天津、苏州等大城市。1 8 5 8 年汉口开
埠,宁波商帮很快向汉口扩展,汉口成为上海以外宁波商帮较集中的地区,主要经营水产、银楼、航运、
火柴、水电、杂粮、洋油、五金、银行等行业,其中石油行业几乎全部被宁波商人所占,长江夹板船航运
业皆属宁波商人所经营。有许多宁波商人还充任洋人在汉口的洋行、银行的买办。在天津的宁波商人,远
在清中叶闭关自守时代,就经营航运业,代清廷南粮北运及民间的南北货运输,以6 艘船为一小队,1 0
艘船为一大队,成群结队往来于宁波、上海、天津之间,最多时达六七十艘,主要经营户为鄞县的秦氏、
吴氏,慈溪的孙氏、董氏,镇海小港的李氏、乐氏。天津开埠后,宁波商人进一步向天津发展,1 8 4 0
年以后,宁波帮在天津的势力日益扩大,在天津建立上海的分支机构。除继续经营航运业务外,还在天津
开展进出口贸易、银行保险业、绸缎呢绒业、金银眼镜业等。民国时期,在天津商业中心劝业场一带有不
少名店,都是宁波商人经营的。一批实力雄厚
的宁波商人,分别在天津开设钱庄、金店、绸缎庄、五金商号、洋行、房产公司、轮船公司等,还代为洋
人在天津经营猪鬃、皮毛、山货、棉花等进出口业务,成了洋人在天津的买办。
开拓———创业:足迹遍布全球
从“宁波帮”的活动地域看,宁波商人的开拓创业精神的确令人惊叹。从《鄞县通志》记载的旅外同
乡会的情况看,宁波商帮的主要活动点除上所述外,还有南京、杭州、苏州、常熟、温州、无锡、扬州、
徐州、芜湖、南昌、沙市、长沙、重庆、厦门、汕头、青岛、烟台、郑州、大连、沈阳、临海、兰溪、建
作者: 60.179.156.* 2006-6-12 11:56 回复此发言
--------------------------------------------------------------------------------
3 宁波历史
德等地。宁波人所到之处,那里的商业活动就繁荣起来。宁波人在各地还经营了许多名店、大店,如北京
、天津、上海等地的同仁堂、童涵春、蔡同德等著名药铺,亨得利、亨达利钟表店,都是宁波人经营的。
宁波大慎木行金廷荪在福建设坐庄,置有宁波南船和大北船各三四十艘。在上海经营五金机械进出口业务
的,绝大多数都是宁波人,仅叶澄衷( 镇海人) 一人,就在上海开设了老顺记、南顺记、义昌顺、新顺记
、瑞昌顺等5 家。虞洽卿( 镇海人) 、朱葆三( 定海人) 等集资创办宁绍、三北、鸿安、长和、永利、永
安、舟山等轮船公司。这些轮船公司,由于得到上海等沿海口岸和长江各埠“宁波帮”的大力支持,在外
国轮船公司的倾轧下,不仅屹立存在,并且有所发展。仅三北轮船公司的船只曾占全国民族航运业吨位的
1 / 7 。“宁波帮”还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机器
轧花厂、第一家榨油厂、第一家火柴厂、第一家机器制造厂和第一家银行,为我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作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宁波帮”不仅闻名于国内,且足迹遍布全球,在世界各地,凡有宁波人聚居的地方,就可找到“四
明公所”、“宁波同乡会”之类的组织。如新加坡宁波同乡会,其会员每月聚会一次,4 0 余年来从未间
断,他们的后代,至今乡音未改。目前,宁波旅居海外的华侨、华裔和港澳同胞有7 . 3 万人,遍布香港
、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5 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也
涌现了一批善于经营的“宁波帮”企业家。包玉刚( 镇海人) ,原在上海一家银行工作,到香港后继续经
营银行和航运,1 9 5 5 年以7 7 万美元购买8 2 0 0 吨旧油船1 只起家,开创航运事业,经过2 0 多年
的努力,至1 9 8 0 年3 月,已有船舶2 0 2 艘,2 0 5 3 万吨,在世界各大港埠设有2 0 余家子公司或
代理公司,包玉刚成为当时世界上拥有船只最多、吨位最高的“船王”。香港1 0 大首富中“宁波帮”占
了3 个。
商会———冒险———乡情:历久不衰的秘诀
“宁波帮”之所以能历久不衰,力压群雄,成为上海诸商帮的巨擘,它有以下3 个主要特点。
一是,上海总商会是控制上海金融贸易和影响全国商业的商人团体,“宁波帮”能获得较快发展,称
雄商界,一个重要因素是上海自有商会组织以来,基本上由“宁波帮”掌握着上海商会的实权。他们还通
过银业、钱业两公会,控制和影响上海工商界各业公会。1 9 0 2 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成立,首任总理是
慈溪人严信厚,1 9 0 4 年改称上海商务总会,严又继任会长。从1 9 0 2 年—1 9 4 6 年的4 0 余年期
间,“宁波帮”中的一批头面人物在上海商会中任职的有:朱葆三( 定海人) 、周晋镳( 慈溪人) 、虞洽
卿( 镇海人) 、秦润卿( 慈溪人) 、宋汉章( 余姚人) 、李厚佑( 镇海人) 、傅筱庵( 镇海人) 、袁履登
( 鄞县人) 、俞佐庭( 镇海人) 、励树雄( 镇海人) 、方椒伯( 镇海人) 、金润庠( 镇海人) 、盛丕华(
镇海人) 等人。“宁波帮”中这些人物能在较长的时间里控制上海商会,反映了“宁波帮”在上海商界的
地位。另一方面,“宁波帮”在上海经济界拥有相当权力的商会中任职,保护了宁波商帮的利益,促进了
“宁波帮”在上海的经济发展。
二是,“宁波帮”所以能闻名于世,这与宁波商人富有开拓冒险精神有关。如“宁波帮”原来掌握着
沙船业,镇海的李也亭、慈溪的董耿轩家族都是以沙船业起家发财。鸦片战争后,轮船兴起,宁波商帮仍
抓住航运这个优势,发展轮船业,虞洽卿、方椒伯、袁履登等兴办宁绍轮船公司,虞洽卿独资办三北轮埠
公司,敢于同外轮竞争。三北公司总吨位达9 万吨,为当时我国三大民营轮船公司之一。上海的钱庄业,
“宁波帮”势力最大,9 个主要钱业资本家家族集团,“宁波帮”就占6 个。但后来感到钱庄久居外资银
作者: 60.179.156.* 2006-6-12 11:56 回复此发言
--------------------------------------------------------------------------------
4 宁波历史
行的附庸地位不妥,1 8 9 7 年由严信厚、叶澄衷发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虞洽
卿、李云书等筹办了四明银行。后来实力较强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以及
垦业银行等都由“宁波帮”所掌握,实现了从落后的钱庄业到先进的银行业的转变。镇海人方液仙,不愿
继承方氏家族祖业,吃现成饭,而去搞化学工业,父亲反对,不给资金,母亲和舅舅给的钱全部赔光,都
没有动摇他搞化学工业的决心,从而创办了中国化学工业社。从经营的行业上看,“宁波帮”经营了许多
新兴的行业,如经销五金、颜料、洋油、洋布、西药等畅销货。还有许多宁波商人从事进出口贸易。这一
切都反映了宁波商人能审时度势,及时开拓新的领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宁波商人重乡情乡谊,同乡扶助观念特别强,能风雨同舟,共同抵御经营风险。如宁波商人合
资创办的宁绍轮船公司,与英商太古公司和法华合资的东方公司抗衡。当时票价斗争十分激烈,宁绍轮一
开航,就在船上挂牌“立永洋5 角”,以示永不涨价。同时减免货运费,这样一来大家争着去乘宁绍轮,
使太古轮乘客锐减,有时甚至放空。资本实力雄厚的太古公司,把票价从1 元降到3 角,以图压垮宁绍轮
,大批旅客又涌向太古轮。资本微薄的宁绍轮入不敷出,难以维持。紧急关头,宁波商帮的方樵岑、朱葆
三、秦润卿等组织了航运史上罕有的“航业维持会”,集资1 0 余万元。给宁绍公司每票补贴2 角,使宁
绍公司也能以每票3 角的低廉价格与太古公司竞争。同时,虞洽卿还发动同乡会会员,让货物尽量交付宁
绍公司承运,使宁绍公司和外轮竞争中取得胜利。宁波人还有“爱乡而又不恋故土”的特点。宁波人外出
经商自古有之,一般男孩到十四五岁,家中就挽亲托眷找人介绍职业,到外地商店、工厂当学徒,否则就
会被人视为没有出息而遭受非议。男子背井离乡出门到外地,父母也不因恋子之情而加以阻拦。学徒3 年
备受艰苦,故在外经商、务工多有所成就。许多“宁波帮”的著名人物,如虞洽卿、叶澄衷、秦润卿、盛
丕华、金润庠等,都由亲戚、同乡介绍当学徒而发迹致富。
民谚说:无宁不成市,阿拉(我)宁波人做生意头子活络,不管是千里路,不管是万里远,只要有市面,
都有宁波人。
在上世纪,在中国,有十大商帮,而这
十大商帮中,“宁波帮”是一大劲旅。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人做过一次调查,旅居上海的外来移民中
,以广东人和浙江宁波人最多。在这些移民中出现的有
影响的工商界人物,广东帮占一成,其他各帮占二成,而宁波帮占了七成!宁波帮在工商业、金融业等领
域不但影响了江浙、上海的进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影响
了中国工商业、金融业的进程。 被称之为“宁波帮”的,是一个什
么样的“地域群体”呢?岁月的风尘肯定已经湮没了太多的历史细节,但有一个数字仍足以引起人们长思
。1920年,上海公共租界共有华人68万,而其中宁波
人竟占40万人之多。以上海作为一个最大的集散地,宁波人,宁波帮,这群从小闻惯了海风腥味的人们,
这一传统儒学教化之下的新兴商帮,带着商人的精明开阖
却不失书生的道德操守,完成了从传统商业到现代商业的转型,真正在中国的近代经济舞台中脱颖而出。
一
在海外的宁波帮中,包玉刚是一位有号召力的人物。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
北京会见了一位香港来的客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世界船王”包玉刚。
1984年8月1日,邓小平说过一句对后来影响深远的话:“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在邓小平的讲话鼓舞下,包玉刚行动起来了,他无偿捐资1000万美元建了一座饭店。对此,他没有别的要
求,只要求用他父亲的名字命名“兆龙饭店”。邓小平为饭店题写了店名,这在邓小平一生众多的题词中
作者: 60.179.156.* 2006-6-12 11:56 回复此发言
--------------------------------------------------------------------------------
5 宁波历史
,为一家饭店题写店名并不多见,足见邓小平对此事的看重。
而在众多的捐款中,也许人们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他为家乡宁波捐资兴建宁波大学。
1984年月12月19日,是个大吉大利的好日子。这一天,中英两国正式签订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也
就在这一天的晚上,包玉刚与当时的宁波市长耿典华签订了筹建宁波大学的正式协议。这真是历史的巧合
1985年10月29日,宁波大学破土动工,仅用了13个月,新建的宁波大学就迎来了她的开学典礼。
邓小平的重要讲话,包玉刚的率先垂范,这对海外宁波帮不啻是巨大震动。赵安中、曹光彪、李达三、顾
国华、汤于翰、黄庆苗、朱绣山等一大批海外“宁波帮”纷纷捐资,包氏家族也继续出资捐建宁波大学。
一个在故乡办学的热潮,在海外的宁波帮中蔚然成风。
今天,当人们走进宁波大学的校园,你会发现这座优美的校园称得上是“捐资助学博物馆”。每一幢楼都
诉说着宁波帮人士对“百年树人”的深刻认识;铭刻着宁波帮人士对家乡的赤子情怀。“要真正富裕起来
、强大起来,就靠教育,就靠人才”,这正是他们的共同认识。
宁波大学的成长,宁波帮的慷慨助学,
激发了更多的宁波有识人士办教育的热情。宁波万里教育集团又走出了一条中外合作办学的新路子。
2004年4月15日,浙江万里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合举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在宁波举行了奠基仪式,这
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大学,从此中国的
学子们可以在家门口直接“留学”世界名校了。 二
宁波人办教育是有传统的。它又与一位年轻的改革家王安石名字连在一起。正是他指给了宁波人又一条出
路。
1047年,也就是北宋庆历七年的秋天,27岁的年轻知县王安石从今江西临安风尘仆仆地踏上了宁波的土地
王安石是一位十分执著而务实的人,他把离衙门不远的一处破旧的庙宇改建为县学,并亲自从深山寻找到
五位知书识字的老先生出山执教。这五位人物,便是日后在浙东学术史上著名的“庆历五先生”。
宁波文化的种子播种发芽了。从此宁波有了作为学子科举考试的专门场所“考试院”。十余年后,当王安
石以参知政事的身份为宋王朝部署改革的时候,宁波的第一代进士也产生了。那些农人商民的孩子经过十
年寒窗开始成才,不久,即产生了宁波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
这些原本安放在宁波孔庙里的历代的儒学碑,无不颂扬着王知县当初的开蒙之功。王安石的意义并不在于
使少数的民间子弟通过读书做官而从闭塞的小城走向全国,他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恰恰在于他从此倡导了一
种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传家、商儒并生的传统。
宁波人士诸孟家说:“我太公就是对我们讲不能求官,只能求学,有学才可以以后经商。你没文化我跟你
做生意做不来的。就是以前讲的没有文化的军队就是愚蠢的军队。我那祖宗也是这么讲,有文化我
们就能走遍天下,就可以经商。”
这以后宁波出了2432名进士、12
名状元,出了数万名举人和数十万名秀才童生,更为重要的是,王安石开创的那种“田家有子皆习书,士
儒无人不织麻”的社会氛围,那种尚文尚礼、崇信崇义的地
方文化精神,成为了一代代宁波人人格理想的精神支柱。这以后,从宁波走向全国的基本上就是两种人:
商人和学人。 所以,从19世纪末以来,包括包玉刚在内的众多宁波帮一直都盼着在自己的家乡有一座属
于自己的大学。但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他们美好的愿望始终未能实现。只有在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年
代,包玉刚们的抱负才得以实现。
三
唐宋(618-1279)以来,宁波人向外拓展的目光开始转向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假舟楫之利的宁波商人,开
始与日本、高丽、东南亚沿海国家有了贸易往来。而与宁波毗邻的上海,更成为他们活动的主要区域。
当三北盐碱平原的第一批先行者渡过杭州湾来到上海的时候,黄浦江边还仅仅是一大片滩涂地,一个小小
作者: 60.179.156.* 2006-6-12 11:56 回复此发言
--------------------------------------------------------------------------------
6 宁波历史
的县城蜷缩在今天的南市。
三江汇流的宁波,是中国最早开放的贸
易口岸之一。开放带来的商业文明,使宁波人拥有了一种闯荡天下的勃勃雄心。耸立在宁波江滨老码头上
的雕塑,成了这座城市某段历史的注脚。它所表现的,正是
印记在一代代老宁波记忆里最常见的情景。当地的口语,向来把外出经商形象地称为“跑码头” 。 当时
民歌唱道:“大海泱泱,忘记爹娘。”早期的宁波商人,正是沿着一条“沙船之路”驶向了上海。
沙船是当时的南方最常见的一种商船,尽管这种只有三尺阔的平底木驳船,常常经不起海涛的颠簸,但与
走西口的山西人相比,“跑码头”的宁波商人,却似乎少了一些悲凉,多了一份放达。
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已经有很多宁波商人走出故乡的四明山,来到隔海相望的上海。在那个交通并不
快捷的年代,乡音成了游子心中最温暖的慰藉。1797年,宁波人在上海的第一个同乡团体“四明公所”建
立了。
对于当时旅居外地的宁波人来说,组织
同乡团体不仅仅是出于一种自然的乡情纽带,更是出于一种生存的需要。1819年,宁波籍的号商和船主在
上海建立了“浙宁会馆”,而在上海干手艺活的宁波籍
下层民众,也本着“亲帮亲,邻帮邻”的互助精神,于1831年建立了“水木业公所”,会众基本上是泥、
木、石、雕、锯的匠人。以上两个同乡团体,前者是同
乡的互谊组织,而后者则是同乡的行业协会。 另一种更具特色的同乡性的行业,也在这时出现在宁波人
聚居的上海滩。裁缝,也就是成衣匠,这也是用沙船带过来的宁波手艺。不过宁波的成衣匠不是一些只会
使用剪刀的寻常工匠,他们有一个特定的名字,叫“红帮裁缝”。
宁波裁缝因为专门给当时被叫做红毛人
的外国人做西装,因此就被称作“红帮裁缝”。据说他们的祖师爷宁波人张尚义,是一个在横渡杭州湾时
翻船的幸存者。这位当年的宁波小裁缝因为抱住了一块破船
板,经过数天的漂泊竟得以到达日本的横滨。在言语不通、满目都是陌生人的异国他乡,他居然凭手艺找
到了自己的职业,为停泊在那里的俄国船员修补西装。心灵
手巧的张尚义很快成了西装裁剪的高手,多年以后,他的儿子张有松回到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西服店
——福昌西服店,并向宁波同乡广为传授手艺。 “红帮裁缝”作为一个群体,最早
是依托上海滩才得以扬名,以后他们的足迹逐渐遍布了大江南北。这些出身卑微的宁波裁缝,成了中国近
代服装改革的先驱,由他们所创造的中国服装史上的很多个
第一,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据史料记载,中国的第一套西服、第一套中山装,甚至第一部西服理论著
作,都是出自宁波人之手。 中山装的设计者王宏卿之子王汝珍
说:先生提出来了,(袋口)要用笔架形,那个时候我父亲问他,为什么要用笔架形,因为笔架形做
起来比较麻烦啊,圆的做起来简单啊,他说呢,这里有意
义的,什么意义呢?就是我们的革命要用知识分子,等衣裳全部做成以后,先生来了,(这种款式
)称为国服,具体名字就以中山先生命名就叫“中山服”。
宁波裁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垄断
了各地的西服制作业,日后上海南京路上涌现的最有名的西服号,几乎都是宁波人所开。后来的事实证明
,“红帮裁缝”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而消
失,即使在1949年以后,等新中国***身上的服装,几乎都是由“红帮裁缝”的传人巧手制作的
。 今天,这个中国东部的城市,仍是名副其实的服装之都,在国产的每十件服装中,就有一件是从这里
生产出来的。
四
随着宁波商人北渡上海,并从上海辐射
到北京、天津、汉口等各大城市,药材商的足迹也如海鸥逐浪般地流向四方。宁波商人经营的著名药铺,
如上海的童涵春、冯存仁、蔡同德,北京的同仁堂、天津的
达仁堂,都是这些城市的药业名店。今天我们仍可以看到这些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未见丝毫褪色。 京
作者: 60.179.156.* 2006-6-12 11:56 回复此发言
--------------------------------------------------------------------------------
7
有关宁波帮的小故事
虞洽卿、盛丕华、吴锦堂、王宽诚、包玉刚、邵逸夫、应昌期.童善长童涵春堂国药号 黄楚九的“中法药房”、史致富的“万国药房”、吴锦堂(1855~1926年),名作莫,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东山头乡西房村人,少时随父耕作,及壮东渡日本,经商致富,名重中外,素以桑梓为重,先后捐银数十万两,兴修水利,创办学校,泽被乡里。又积极支持先生从事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著名华侨。吴锦堂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11月14日)出生于慈溪北乡海滨小村东山头(今慈溪市观海卫镇锦堂村)。据吴氏族人介绍,元末明初,江西、安徽一带战乱频繁,长江中游一带居民纷纷南迁,东山头吴氏明初从江西迁来杭州湾南岸,开恳新涨涂地为生。传到吴锦堂的父亲吴麟初时,已是第12代。 外地迁来海滨涂地的居民大都十分贫困,到吴锦堂祖父那一代,家境有所好转,试图通过对子女的教育,摆脱世代务农的现实。其父吴麟初,生育五子三女,吴锦堂是他的长子。吴家祖居坐落于东山头西房村,因吴麟初排行第二,故称“昂二房”,吴锦堂就出生在一楼靠西边的正房里。 到其父吴麟初时,连年遭遇天灾人祸,家境越来越差。吴锦堂不得不辍学务农,帮父亲处理家事,成了主要帮手。不过,他父亲并未放弃对他的文化教育,安排他在耕稼之余跟从当私塾先生的伯父课读。吴锦堂16岁那年,母亲病故,父亲又娶唐氏。他待继母如同生母,村民们都说吴家老大将来定有出息。 1880年,吴锦堂在宁波做磨豆腐的小工。在当年,“打铁、撑船、磨豆腐”是有名的苦营生行业,地位十分卑下。但对于年轻的吴锦堂来说,两年的起早摸黑、肩挑手推,受尽艰难人生的磨练,为日后在上海滩打拼乃至闯东瀛,奠定了思想、心理、体能上的准备。立足上海滩 1882年,豆腐作坊的一位邻居见吴锦堂能吃苦,又有文化,心气也高,介绍他到上海红庙前的萃丰油烛店当帮佣。吴锦堂兴冲冲地从宁波回到老家东山头与家人告别。时年28岁的吴锦堂,就这样带着父辈的期望,来到他一直向往的上海,一年后成了正式店员。 吴锦堂在上海工作3年,习算学文,揣摩商贾经营之道,勤奋精明,深得店主的赏识,曾被派到苏州等地代庖业务。油烛虽是小商品,但购买者各色人等都有,吴锦堂借此认识了不少人,对他了解社会各界、积累经验都很有帮助。特别是他在苏州分店的经历,更使他有独当一面开展商务活动的锻炼机会,显露出从事贸易活动的惊人才能。沪上赴东洋 1885年,即中法战争的第二年,31岁的吴锦堂对我国工商业在列强欺凌下造成的不景气深有感触,意识到努力向外求发展是改变目前状况的一条重要途径。于是,在友人资助下携资银千两,毅然东渡日本长崎。 到达长崎后,吴锦堂经缜密计划,与人合伙从事物资运销,业务活动就是代出口商在阪神地区采购物资并运送至长崎,又代进口商将进口货物运送至阪神地区交给座商。这种营生投入少,资金流转快,吴锦堂在短短的一年间,将资金扩大了5倍。 就这样,吴锦堂靠着“单帮”式的经营,积累了资本,还通过购销环节建立了业务网络,为日后事业的辉煌打下了基础。 1887年,吴锦堂与人合伙在大阪设立“义生荣”商号,他终于有了自己开设的第一家商行。商界树巨人 这以后,他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延伸:由收购向制造业延伸,如“义生荣号”曾涉足火柴生意;由为出口商购运向自营出口延伸,如将火柴、阳伞运销中国;由代进口商运销,转向自己设行销售。 在经营中,吴锦堂那谨慎灵活、恪守信用和极富开拓性、前瞻性的经营作风逐渐成形,引起商界同仁的注意,称赞:“他的先见之明、小心谨慎的态度以及随机应变的经商才能正是他的独到之处。”一位商界巨人的稚形初步显现。 1889年,吴锦堂在濑户内海边的著名商港神户设立了“怡生号”,开始定居神户。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奋力开拓,业务不断扩大,涉足广泛的实业领域,成了大阪、神户地区著名的产业资本家。日本作家黑部亨曾撰文,把吴锦堂和神户纺织业奠基人武藤山治并称“为神户照亮前途的人”。同时,他也成了神户华侨的****。1894年,吴锦堂被任命为“神户旅驻大清商人公举商董”,是神户中华会馆、神户三江公所的总代。 在《浙慈吴锦堂先生六旬荣寿录》一书里,具名江义所写的《寿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以火柴为祖国日用品,创办红衣商标。以棉花为日本纺织品,购钟渊股份,开设行号,兼营实业,握贩运之权势,遂获资数百万。” 这正是对吴锦堂那个时期经营活动的最好概括。仁义奉公益,情怀系故乡 吴锦堂热心公益事业,关爱旅日侨胞。他是一位深谙经营之道的企业家,也继承和发扬了宁波帮商人相互提携、协作共荣的传统,在创建和发展华商组织、资助华侨公益事业、维护华侨权益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万国医院、孤儿养育院、盲哑院、红十字会、同仁会、掖济会等,都曾得到过他的巨额捐赠。 直至今天,在日本兵库县还有以吴锦堂命名的村庄和水池,还建立了吴锦堂显彰碑。 吴锦堂泽被乡亲,情系故乡。当时,国内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吴锦堂常常为之辗转反侧,只要力所能及,常出巨款组织赈济。一开始捐给政府,后来他自己组织赈济机构,设法购米施赈或组织以工代赈,赈济范围北至东北,南至闽广,甘霖所至救助了无数的灾民,人们誉其为“万家生佛”。 不仅如此,他在国内的投资范围涉及采矿、冶炼、纺织、铁路建设、金融、农田水利和教育事业等各个方面,多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 “闯荡世界、造福桑梓”是宁波帮的重要特征。吴锦堂将资金转向国内,大规模投资国家建设的同时,开始捐资家乡水利事业和教育事业,投资数额庞大。 1905年动工修建的杜白两湖水利工程,规模巨大,由四大核心项目构成:重建西界漾塘,遇汛期可藉以截姚北平原东注的洪水;加固两湖大堤,以增加蓄水量;增设减水坝,用于控制水位;疏浚通海大浦,增设大小桥闸,以完善排灌系统。全工程“竭五六年心血,费七万余金钱”才得以完成。 更重要的是,他认为教育是国家争生存、争富强的必要途径,投在创办“锦堂学校”上的资金,累计达22万银元。因此,黄炎培主持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把吴锦堂与陈嘉庚、聂云台并称为“办学三贤”。关心革命事,正义志不移 吴锦堂非常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他在积极创业的同时,也热心支持革命活动。 早在戊戌变法时期,康梁的维新思想就在日本神户华侨界引起反响。变法失败后的1902年,逃亡日本,在神户登岸,吴锦堂隆重接待他,并与摄影留念。 自1899年起,吴锦堂就与的革命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辛亥革命前曾11次到过神户,辛亥革命后,成为中华革命党神户支部领导骨干的王敬祥、吴锦堂和杨寿彭等与关系密切。 辛亥革命爆发后,吴锦堂等阪神华侨成立了中华民国华侨统一联合会,在之后的4个月中,开展了大规模的声援辛亥革命的活动。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吴锦堂更以鲜明的态度支持新生的共和政府,曾分别捐献上海、宁波军政府银2.65万元和1.64万元,并出任浙江省军政府财政水利顾问。 1914年,吴锦堂迎来了他的六十大寿,这时离他初到日本正好是30个年头。为了庆祝寿辰,吴锦堂在松海别墅旁动工建造三层洋楼,次年5月完工,取名“移情阁”,呈八角形,俗称“八角堂”。从外部环境到建筑外形,从布置陈设到室内装饰,处处透露出中华文化的内涵。 “移情阁”濒临大海,面对劲松,对出生在浙东海边的主人,定能引出无限的回忆和美好的遐思……病逝于异域 1926年1月14日,吴锦堂患急性肺炎,在日本神户养和山庄与世长辞,享年72岁。弥留之际,他一再嘱咐家人把他的遗体运归祖国,葬在家乡,还嘱咐后代不要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任何时候都不能做有损于祖国的事情。 1929年,他的灵柩由吴家自备海船经上海运抵慈北。归葬到家乡 吴公墓庄位于慈溪市鸣鹤镇,此地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有杜湖、白洋湖,既是游览胜地,又是慈北蓄水宝库。墓园石栏围绕,松柏葱翠,宏伟肃穆,系吴锦堂生前自建。陵墓面向白洋湖,墓碑由清代光绪年间状元张謇提写。碑旁一副醒目的对联,为吴锦堂生前自拟,上联为“为爱湖山堪埋骨”,下联“不论风水只凭心”,寄托了他对祖国乡土的深情眷恋。墓碑的上方镶嵌着章太炎先生撰写的墓表,篆体直书,约700余字,记载着吴锦堂的生平事迹。 当时,出席追悼会的国内外各界代表达数千人,慈北广大群众也自发前来致哀,人数多达万余。这一天,白洋湖堤上人流不歇,从慈济祠到锦堂墓地,万头攒动,水泄不通。家乡人民敬献的挽联上,写道“抱济世热忱,推食解衣,不愧万家生佛;奋海外事业,含辛茹苦,允推当代人豪”,高度概括了他卓著的一生。
宁波商帮的历史
被称之为“宁波帮”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域群体”呢?岁月的风尘肯定已经湮没了太多的历史细节,但有一个数字仍足以引起人们长思。1920年,上海公共租界共有华人68万,而其中宁波人竟占40万人之多。以上海作为一个最大的集散地,宁波人,宁波帮,这群从小闻惯了海风腥味的人们,这一传统儒学教化之下的新兴商帮,带着商人的精明开阖却不失书生的道德操守,完成了从传统商业到现代商业的转型,真正在中国的近代经济舞台中脱颖而出。 唐宋(618-1279)以来,宁波人向外拓展的目光开始转向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假舟楫之利的宁波商人,开始与日本、高丽、东南亚沿海国家有了贸易往来。而与宁波毗邻的上海,更成为他们活动的主要区域。
当三北盐碱平原的第一批先行者渡过杭州湾来到上海的时候,黄浦江边还仅仅是一大片滩涂地,一个小小的县城蜷缩在今天的南市。
三江汇流的宁波,是中国最早开放的贸易口岸之一。开放带来的商业文明,使宁波人拥有了一种闯荡天下的勃勃雄心。耸立在宁波江滨老码头上的雕塑,成了这座城市某段历史的注脚。它所表现的,正是印记在一代代老宁波记忆里最常见的情景。当地的口语,向来把外出经商形象地称为“跑码头” 。
当时民歌唱道:“大海泱泱,忘记爹娘。”早期的宁波商人,正是沿着一条“沙船之路”驶向了上海。
沙船是当时的南方最常见的一种商船,尽管这种只有三尺阔的平底木驳船,常常经不起海涛的颠簸,但与走西口的山西人相比,“跑码头”的宁波商人,却似乎少了一些悲凉,多了一份放达。
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已经有很多宁波商人走出故乡的四明山,来到隔海相望的上海。在那个交通并不快捷的年代,乡音成了游子心中最温暖的慰藉。1797年,宁波人在上海的第一个同乡团体“四明公所”建立了。
对于当时旅居外地的宁波人来说,组织同乡团体不仅仅是出于一种自然的乡情纽带,更是出于一种生存的需要。1819年,宁波籍的号商和船主在上海建立了“浙宁会馆”,而在上海干手艺活的宁波籍下层民众,也本着“亲帮亲,邻帮邻”的互助精神,于1831年建立了“水木业公所”,会众基本上是泥、木、石、雕、锯的匠人。以上两个同乡团体,前者是同乡的互谊组织,而后者则是同乡的行业协会。 另一种更具特色的同乡性的行业,也在这时出现在宁波人聚居的上海滩。裁缝,也就是成衣匠,这也是用沙船带过来的宁波手艺。不过宁波的成衣匠不是一些只会使用剪刀的寻常工匠,他们有一个特定的名字,叫“红帮裁缝”。
宁波裁缝因为专门给当时被叫做红毛人的外国人做西装,因此就被称作“红帮裁缝”。据说他们的祖师爷宁波人张尚义,是一个在横渡杭州湾时翻船的幸存者。这位当年的宁波小裁缝因为抱住了一块破船板,经过数天的漂泊竟得以到达日本的横滨。在言语不通、满目都是陌生人的异国他乡,他居然凭手艺找到了自己的职业,为停泊在那里的俄国船员修补西装。心灵手巧的张尚义很快成了西装裁剪的高手,多年以后,他的儿子张有松回到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西服店——福昌西服店,并向宁波同乡广为传授手艺。
“红帮裁缝”作为一个群体,最早是依托上海滩才得以扬名,以后他们的足迹逐渐遍布了大江南北。这些出身卑微的宁波裁缝,成了中国近代服装改革的先驱,由他们所创造的中国服装史上的很多个第一,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据史料记载,中国的第一套西服、第一套中山装,甚至第一部西服理论著作,都是出自宁波人之手。
中山装的设计者王宏卿之子王汝珍说:先生提出来了,(袋口)要用笔架形,那个时候我父亲问他,为什么要用笔架形,因为笔架形做起来比较麻烦啊,圆的做起来简单啊,他说呢,这里有意义的,什么意义呢?就是我们的革命要用知识分子,等衣裳全部做成以后,先生来了,(这种款式)称为国服,具体名字就以中山先生命名就叫“中山服”。
宁波裁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垄断了各地的西服制作业,日后上海南京路上涌现的最有名的西服号,几乎都是宁波人所开。后来的事实证明,“红帮裁缝”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而消失,即使在 1949年以后,等新中国***身上的服装,几乎都是由“红帮裁缝”的传人巧手制作的。
今天,这个中国东部的城市,仍是名副其实的服装之都,在国产的每十件服装中,就有一件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 宁波人办教育是有传统的。它又与一位年轻的改革家王安石名字连在一起。正是他指给了宁波人又一条出路。
1047年,也就是北宋庆历七年的秋天,27岁的年轻知县王安石从今江西临川风尘仆仆地踏上了宁波的土地。
王安石是一位十分执著而务实的人,他把离衙门不远的一处破旧的庙宇改建为县学,并亲自从深山寻找到五位知书识字的老先生出山执教。这五位人物,便是日后在浙东学术史上著名的“庆历五先生”。
宁波文化的种子播种发芽了。从此宁波有了作为学子科举考试的专门场所“考试院”。十余年后,当王安石以参知政事的身份为宋王朝部署改革的时候,宁波的第一代进士也产生了。那些农人商民的孩子经过十年寒窗开始成才,不久,即产生了宁波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
这些原本安放在宁波孔庙里的历代的儒学碑,无不颂扬着王知县当初的开蒙之功。王安石的意义并不在于使少数的民间子弟通过读书做官而从闭塞的小城走向全国,他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恰恰在于他从此倡导了一种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传家、商儒并生的传统。
宁波人士诸孟家说: “我太公就是对我们讲不能求官,只能求学,有学才可以以后经商。你没文化我跟你做生意做不来的。就是以前讲的没有文化的军队就是愚蠢的军队。我那祖宗也是这么讲,有文化我们就能走遍天下,就可以经商。”
这以后宁波出了2432名进士、12名状元,出了数万名举人和数十万名秀才童生,更为重要的是,王安石开创的那种“田家有子皆习书,士儒无人不织麻”的社会氛围,那种尚文尚礼、崇信崇义的地方文化精神,成为了一代代宁波人人格理想的精神支柱。这以后,从宁波走向全国的基本上就是两种人:商人和学人。
所以,从19世纪末以来,包括包玉刚在内的众多宁波帮一直都盼着在自己的家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大学。但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他们美好的愿望始终未能实现。只有在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包玉刚们的抱负才得以实现。 在海外的宁波帮中,包玉刚是一位有号召力的人物。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了一位香港来的客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世界船王”包玉刚。
1984 年8月1日,邓小平说过一句对后来影响深远的话:“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在邓小平的讲话鼓舞下,包玉刚行动起来了,他无偿捐资1000万美元建了一座饭店。对此,他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求用他父亲的名字命名“兆龙饭店”。邓小平为饭店题写了店名,这在邓小平一生众多的题词中,为一家饭店题写店名并不多见,足见邓小平对此事的看重。
而在众多的捐款中,也许人们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他为家乡宁波捐资兴建宁波大学。
1984年月12月19日,是个大吉大利的好日子。这一天,中英两国正式签订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也就在这一天的晚上,包玉刚与当时的宁波市长耿典华签订了筹建宁波大学的正式协议。这真是历史的巧合。
1985年10月29日,宁波大学破土动工,仅用了 13个月,新建的宁波大学就迎来了她的开学典礼。
邓小平的重要讲话,包玉刚的率先垂范,这对海外宁波帮不啻是巨大震动。赵安中、曹光彪、李达三、顾国华、汤于翰、黄庆苗、朱绣山等一大批海外“宁波帮”纷纷捐资,包氏家族也继续出资捐建宁波大学。一个在故乡办学的热潮,在海外的宁波帮中蔚然成风。
今天,当人们走进宁波大学的校园,你会发现这座优美的校园称得上是“捐资助学博物馆”。每一幢楼都诉说着宁波帮人士对“百年树人”的深刻认识;铭刻着宁波帮人士对家乡的赤子情怀。“要真正富裕起来、强大起来,就靠教育,就靠人才”,这正是他们的共同认识。
宁波大学的成长,宁波帮的慷慨助学,激发了更多的宁波有识人士办教育的热情。宁波万里教育集团又走出了一条中外合作办学的新路子。 2004年4月15日,浙江万里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合举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在宁波举行了奠基仪式,这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大学,从此中国的学子们可以在家门口直接“留学”世界名校了。
同乡会怎么筹建呢?
宁波历史
宁波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七千年前,人类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创造出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时
期,宁波一直为越国辖地;战国中期以后,宁波为楚国所据。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江南,置鄞、鄮
、句章三县,属会稽郡。
两汉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县辖地未变。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三县与余姚合并,名为句章
县,县治置于小溪(今鄞县鄞江镇),仍属于会稽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置鄞州,定州治于
三江口;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改称鄮县,属越州,县治复置小溪。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设明
州,下辖鄮、慈溪、奉化、翁山4县,州治在小溪。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明州州治由小溪迁往三江口
,并建城筑池,为日后宁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朝建立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的讳,改称明州为宁波。从此宁波之名沿用至今。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宁绍道台,驻宁波。1927年划鄞县城区设宁波市。
1949年5月浙东解放,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1986年宁波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宁波人在北京经营的名店———同仁堂。“宁波帮”,泛指旧宁波府属的鄞县、镇海、慈溪、奉化、象山
、定海六个县在外地的商人、企业家及旅居外地的宁波人。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商
人都涌向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经商,形成了商帮,当时较著名的商帮有“广帮”、“徽帮”、“闽帮”等,
但有些商帮逐步衰落,销声匿迹,而“宁波帮”历久不衰,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在港、澳、台等地的
“宁波帮”企业家,更是举世闻名。
肇始———壮大———鼎盛:宁波帮的发展
1 . “宁波帮”的肇始时期。宁波,地处东海之滨,居全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海道辐辏。宁波有众多
的优良港湾,从宁波港起航,商船可借助海潮和风力往来南北,是我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陶瓷
之路”的出发港,在秦代商贸活动已相当活跃。唐时,宁波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外贸事业颇为
兴旺,唐开成四年至天佑四年( 8 3 9 —9 0 7 年) ,中日往来贸易船舶3 7 次,其中通过明州( 宁波)
放洋,有确切记载的达7 次,唐会昌二年( 8 4 2 年) 至咸通六年( 8 6 5 年) ,海商李邻德、张支信、
李延孝分别率领商帮从明州望海镇( 今宁波镇海) 出发,7 次赴日本进行商贸活动,每次去的人数在5 0
人左右,规模颇为可观。日本的遣唐使节、留学生及高僧等也从宁波口岸入唐。北宋淳化六年( 9 9 0 年
) ,宁波设市舶司,同广州、杭州的市舶司合称为“三司”,除与日本继续交往外,与朝鲜的往来显著增
加,专设高丽使馆,沿途设有“航济亭”、“高丽亭”,接待朝鲜的使者和商人。南宋时,又与真里富(
今柬埔寨) 、占城( 今越南) 、?婆( 今印尼) 、大食( 今阿拉伯) 等国进行贸易往来。元时,设庆元(
今宁波) 市舶提举司,直隶中书省,海运事业
非常兴旺,海运户达1 0 0 0 余户。明朝和清康熙二十三年( 1 6 8 4 年) 以前,较长时间里实行海禁,
宁波的合法海外贸易一度停滞,但走私商贸活动仍非常活跃。在明末清初期间,宁波商人向北京及沿江、
沿海的城镇发展,在北京的宁波商人,经营的主要行业是药材和成衣。明崇祯年间,宁波的药材商在北京
建立起“鄞县会馆”。清初宁波商人又在北京建立“浙慈会馆”。乾隆、嘉庆年间,宁波商人在汉口建立
了“浙宁会馆”。在清嘉庆二年( 1 7 9 7 年) ,宁波在沪商人钱随、费元圭等发起募捐,筹建以行帮为
基础的“四明公所”。道光十一年( 1 8 3 1 年) ,又有方亨宁等发起重修,这时期的“四明公所”以办
理同乡善举为主。咸丰三年( 1 8 5 3 年) ,得到镇海大商家方仁照兄弟捐巨款又进行重建,作为同乡集
会之所,“四明公所”把上海的宁波人集合起来,在上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上述这些,标志着宁波
作者: 60.179.156.* 2006-6-12 11:56 回复此发言
--------------------------------------------------------------------------------
2 宁波历史
商帮已开始形成。
2 . “宁波帮”发展壮大时期。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
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上海以其地处长江流域终点,腹地深广,交通便捷的优势,逐渐成为全国内外贸易
的中心,各省商帮都云集上海,宁波商人以甬沪交通仅一水之隔的优势,大批涌入上海,据估计清末在上
海的宁波人已达4 0 万人。他们当中,既有地主、商人,也有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城市居民、苦力者
,他们在上海经营南北洋的埠际贸易及颜料、钟表、粮油、海味、煤炭、棉布、药材、西药、棉纱、银楼
、五金、机械等行业,并经销洋货,开展对外贸易。上海最早受外商雇用的洋行和银行的买办多数是宁波
人。有些宁波商人既是金融买办,又是贸易买办。宁波商帮在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经济中急剧
崛起,形成自己的实力地位。成为我国民族资本的一支重要力量。宁波商人基于发展需要,在上海相继组
成各种行业小团体,在商业行帮中有同善会( 渔业) 、崇德会( 海味业) 、济安会( 酒业) 、永兴会( 南
货业) 、敦仁堂( 猪业) 、喻义堂( 药业) 、诚仁堂( 肉业) 、永济堂( 洋货业) ;手工业行帮有长寿会
( 石作业) 、年庆会( 木业) 、同义会( 银匠
) ;劳工团体有四明长石会、水手均安会等。这类小团体具有同乡和同业的双重结构,它以维护帮会利益
、互济互助为目的,是“宁波帮”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宣统
元年( 1 9 0 9 年) ,在上海的宁波商人筹建四明旅沪同乡会,成为上海最早的地域性同乡会组织,1 9
1 0 年改名为“宁波旅沪同乡会”,作为同乡人彼此交往、相互照应、休戚与共、同乡人谋取共同利益的
自治社团组织,又是联络旅沪宁波人的纽带。1 9 2 0 年—1 9 3 5 年间,还分别建立了镇海、定海、奉
化、象山等地以县为单位的旅沪同乡会。从“宁波帮”在上海商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到集合同乡力量的组成
,标志着“宁波帮”趋于成熟阶段。
3 . “宁波帮”的鼎盛时期。民国时期,“宁波帮”臻于鼎盛阶段。随着财力的积聚、业务的扩大、
人员的增加,“宁波帮”以上海为基地,将活动地域伸向汉口、天津、苏州等大城市。1 8 5 8 年汉口开
埠,宁波商帮很快向汉口扩展,汉口成为上海以外宁波商帮较集中的地区,主要经营水产、银楼、航运、
火柴、水电、杂粮、洋油、五金、银行等行业,其中石油行业几乎全部被宁波商人所占,长江夹板船航运
业皆属宁波商人所经营。有许多宁波商人还充任洋人在汉口的洋行、银行的买办。在天津的宁波商人,远
在清中叶闭关自守时代,就经营航运业,代清廷南粮北运及民间的南北货运输,以6 艘船为一小队,1 0
艘船为一大队,成群结队往来于宁波、上海、天津之间,最多时达六七十艘,主要经营户为鄞县的秦氏、
吴氏,慈溪的孙氏、董氏,镇海小港的李氏、乐氏。天津开埠后,宁波商人进一步向天津发展,1 8 4 0
年以后,宁波帮在天津的势力日益扩大,在天津建立上海的分支机构。除继续经营航运业务外,还在天津
开展进出口贸易、银行保险业、绸缎呢绒业、金银眼镜业等。民国时期,在天津商业中心劝业场一带有不
少名店,都是宁波商人经营的。一批实力雄厚
的宁波商人,分别在天津开设钱庄、金店、绸缎庄、五金商号、洋行、房产公司、轮船公司等,还代为洋
人在天津经营猪鬃、皮毛、山货、棉花等进出口业务,成了洋人在天津的买办。
开拓———创业:足迹遍布全球
从“宁波帮”的活动地域看,宁波商人的开拓创业精神的确令人惊叹。从《鄞县通志》记载的旅外同
乡会的情况看,宁波商帮的主要活动点除上所述外,还有南京、杭州、苏州、常熟、温州、无锡、扬州、
徐州、芜湖、南昌、沙市、长沙、重庆、厦门、汕头、青岛、烟台、郑州、大连、沈阳、临海、兰溪、建
作者: 60.179.156.* 2006-6-12 11:56 回复此发言
--------------------------------------------------------------------------------
3 宁波历史
德等地。宁波人所到之处,那里的商业活动就繁荣起来。宁波人在各地还经营了许多名店、大店,如北京
、天津、上海等地的同仁堂、童涵春、蔡同德等著名药铺,亨得利、亨达利钟表店,都是宁波人经营的。
宁波大慎木行金廷荪在福建设坐庄,置有宁波南船和大北船各三四十艘。在上海经营五金机械进出口业务
的,绝大多数都是宁波人,仅叶澄衷( 镇海人) 一人,就在上海开设了老顺记、南顺记、义昌顺、新顺记
、瑞昌顺等5 家。虞洽卿( 镇海人) 、朱葆三( 定海人) 等集资创办宁绍、三北、鸿安、长和、永利、永
安、舟山等轮船公司。这些轮船公司,由于得到上海等沿海口岸和长江各埠“宁波帮”的大力支持,在外
国轮船公司的倾轧下,不仅屹立存在,并且有所发展。仅三北轮船公司的船只曾占全国民族航运业吨位的
1 / 7 。“宁波帮”还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机器
轧花厂、第一家榨油厂、第一家火柴厂、第一家机器制造厂和第一家银行,为我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作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宁波帮”不仅闻名于国内,且足迹遍布全球,在世界各地,凡有宁波人聚居的地方,就可找到“四
明公所”、“宁波同乡会”之类的组织。如新加坡宁波同乡会,其会员每月聚会一次,4 0 余年来从未间
断,他们的后代,至今乡音未改。目前,宁波旅居海外的华侨、华裔和港澳同胞有7 . 3 万人,遍布香港
、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5 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也
涌现了一批善于经营的“宁波帮”企业家。包玉刚( 镇海人) ,原在上海一家银行工作,到香港后继续经
营银行和航运,1 9 5 5 年以7 7 万美元购买8 2 0 0 吨旧油船1 只起家,开创航运事业,经过2 0 多年
的努力,至1 9 8 0 年3 月,已有船舶2 0 2 艘,2 0 5 3 万吨,在世界各大港埠设有2 0 余家子公司或
代理公司,包玉刚成为当时世界上拥有船只最多、吨位最高的“船王”。香港1 0 大首富中“宁波帮”占
了3 个。
商会———冒险———乡情:历久不衰的秘诀
“宁波帮”之所以能历久不衰,力压群雄,成为上海诸商帮的巨擘,它有以下3 个主要特点。
一是,上海总商会是控制上海金融贸易和影响全国商业的商人团体,“宁波帮”能获得较快发展,称
雄商界,一个重要因素是上海自有商会组织以来,基本上由“宁波帮”掌握着上海商会的实权。他们还通
过银业、钱业两公会,控制和影响上海工商界各业公会。1 9 0 2 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成立,首任总理是
慈溪人严信厚,1 9 0 4 年改称上海商务总会,严又继任会长。从1 9 0 2 年—1 9 4 6 年的4 0 余年期
间,“宁波帮”中的一批头面人物在上海商会中任职的有:朱葆三( 定海人) 、周晋镳( 慈溪人) 、虞洽
卿( 镇海人) 、秦润卿( 慈溪人) 、宋汉章( 余姚人) 、李厚佑( 镇海人) 、傅筱庵( 镇海人) 、袁履登
( 鄞县人) 、俞佐庭( 镇海人) 、励树雄( 镇海人) 、方椒伯( 镇海人) 、金润庠( 镇海人) 、盛丕华(
镇海人) 等人。“宁波帮”中这些人物能在较长的时间里控制上海商会,反映了“宁波帮”在上海商界的
地位。另一方面,“宁波帮”在上海经济界拥有相当权力的商会中任职,保护了宁波商帮的利益,促进了
“宁波帮”在上海的经济发展。
二是,“宁波帮”所以能闻名于世,这与宁波商人富有开拓冒险精神有关。如“宁波帮”原来掌握着
沙船业,镇海的李也亭、慈溪的董耿轩家族都是以沙船业起家发财。鸦片战争后,轮船兴起,宁波商帮仍
抓住航运这个优势,发展轮船业,虞洽卿、方椒伯、袁履登等兴办宁绍轮船公司,虞洽卿独资办三北轮埠
公司,敢于同外轮竞争。三北公司总吨位达9 万吨,为当时我国三大民营轮船公司之一。上海的钱庄业,
“宁波帮”势力最大,9 个主要钱业资本家家族集团,“宁波帮”就占6 个。但后来感到钱庄久居外资银
作者: 60.179.156.* 2006-6-12 11:56 回复此发言
--------------------------------------------------------------------------------
4 宁波历史
行的附庸地位不妥,1 8 9 7 年由严信厚、叶澄衷发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虞洽
卿、李云书等筹办了四明银行。后来实力较强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以及
垦业银行等都由“宁波帮”所掌握,实现了从落后的钱庄业到先进的银行业的转变。镇海人方液仙,不愿
继承方氏家族祖业,吃现成饭,而去搞化学工业,父亲反对,不给资金,母亲和舅舅给的钱全部赔光,都
没有动摇他搞化学工业的决心,从而创办了中国化学工业社。从经营的行业上看,“宁波帮”经营了许多
新兴的行业,如经销五金、颜料、洋油、洋布、西药等畅销货。还有许多宁波商人从事进出口贸易。这一
切都反映了宁波商人能审时度势,及时开拓新的领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宁波商人重乡情乡谊,同乡扶助观念特别强,能风雨同舟,共同抵御经营风险。如宁波商人合
资创办的宁绍轮船公司,与英商太古公司和法华合资的东方公司抗衡。当时票价斗争十分激烈,宁绍轮一
开航,就在船上挂牌“立永洋5 角”,以示永不涨价。同时减免货运费,这样一来大家争着去乘宁绍轮,
使太古轮乘客锐减,有时甚至放空。资本实力雄厚的太古公司,把票价从1 元降到3 角,以图压垮宁绍轮
,大批旅客又涌向太古轮。资本微薄的宁绍轮入不敷出,难以维持。紧急关头,宁波商帮的方樵岑、朱葆
三、秦润卿等组织了航运史上罕有的“航业维持会”,集资1 0 余万元。给宁绍公司每票补贴2 角,使宁
绍公司也能以每票3 角的低廉价格与太古公司竞争。同时,虞洽卿还发动同乡会会员,让货物尽量交付宁
绍公司承运,使宁绍公司和外轮竞争中取得胜利。宁波人还有“爱乡而又不恋故土”的特点。宁波人外出
经商自古有之,一般男孩到十四五岁,家中就挽亲托眷找人介绍职业,到外地商店、工厂当学徒,否则就
会被人视为没有出息而遭受非议。男子背井离乡出门到外地,父母也不因恋子之情而加以阻拦。学徒3 年
备受艰苦,故在外经商、务工多有所成就。许多“宁波帮”的著名人物,如虞洽卿、叶澄衷、秦润卿、盛
丕华、金润庠等,都由亲戚、同乡介绍当学徒而发迹致富。
民谚说:无宁不成市,阿拉(我)宁波人做生意头子活络,不管是千里路,不管是万里远,只要有市面,
都有宁波人。
在上世纪,在中国,有十大商帮,而这
十大商帮中,“宁波帮”是一大劲旅。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人做过一次调查,旅居上海的外来移民中
,以广东人和浙江宁波人最多。在这些移民中出现的有
影响的工商界人物,广东帮占一成,其他各帮占二成,而宁波帮占了七成!宁波帮在工商业、金融业等领
域不但影响了江浙、上海的进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影响
了中国工商业、金融业的进程。 被称之为“宁波帮”的,是一个什
么样的“地域群体”呢?岁月的风尘肯定已经湮没了太多的历史细节,但有一个数字仍足以引起人们长思
。1920年,上海公共租界共有华人68万,而其中宁波
人竟占40万人之多。以上海作为一个最大的集散地,宁波人,宁波帮,这群从小闻惯了海风腥味的人们,
这一传统儒学教化之下的新兴商帮,带着商人的精明开阖
却不失书生的道德操守,完成了从传统商业到现代商业的转型,真正在中国的近代经济舞台中脱颖而出。
一
在海外的宁波帮中,包玉刚是一位有号召力的人物。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
北京会见了一位香港来的客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世界船王”包玉刚。
1984年8月1日,邓小平说过一句对后来影响深远的话:“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在邓小平的讲话鼓舞下,包玉刚行动起来了,他无偿捐资1000万美元建了一座饭店。对此,他没有别的要
求,只要求用他父亲的名字命名“兆龙饭店”。邓小平为饭店题写了店名,这在邓小平一生众多的题词中
作者: 60.179.156.* 2006-6-12 11:56 回复此发言
--------------------------------------------------------------------------------
5 宁波历史
,为一家饭店题写店名并不多见,足见邓小平对此事的看重。
而在众多的捐款中,也许人们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他为家乡宁波捐资兴建宁波大学。
1984年月12月19日,是个大吉大利的好日子。这一天,中英两国正式签订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也
就在这一天的晚上,包玉刚与当时的宁波市长耿典华签订了筹建宁波大学的正式协议。这真是历史的巧合
1985年10月29日,宁波大学破土动工,仅用了13个月,新建的宁波大学就迎来了她的开学典礼。
邓小平的重要讲话,包玉刚的率先垂范,这对海外宁波帮不啻是巨大震动。赵安中、曹光彪、李达三、顾
国华、汤于翰、黄庆苗、朱绣山等一大批海外“宁波帮”纷纷捐资,包氏家族也继续出资捐建宁波大学。
一个在故乡办学的热潮,在海外的宁波帮中蔚然成风。
今天,当人们走进宁波大学的校园,你会发现这座优美的校园称得上是“捐资助学博物馆”。每一幢楼都
诉说着宁波帮人士对“百年树人”的深刻认识;铭刻着宁波帮人士对家乡的赤子情怀。“要真正富裕起来
、强大起来,就靠教育,就靠人才”,这正是他们的共同认识。
宁波大学的成长,宁波帮的慷慨助学,
激发了更多的宁波有识人士办教育的热情。宁波万里教育集团又走出了一条中外合作办学的新路子。
2004年4月15日,浙江万里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合举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在宁波举行了奠基仪式,这
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大学,从此中国的
学子们可以在家门口直接“留学”世界名校了。 二
宁波人办教育是有传统的。它又与一位年轻的改革家王安石名字连在一起。正是他指给了宁波人又一条出
路。
1047年,也就是北宋庆历七年的秋天,27岁的年轻知县王安石从今江西临安风尘仆仆地踏上了宁波的土地
王安石是一位十分执著而务实的人,他把离衙门不远的一处破旧的庙宇改建为县学,并亲自从深山寻找到
五位知书识字的老先生出山执教。这五位人物,便是日后在浙东学术史上著名的“庆历五先生”。
宁波文化的种子播种发芽了。从此宁波有了作为学子科举考试的专门场所“考试院”。十余年后,当王安
石以参知政事的身份为宋王朝部署改革的时候,宁波的第一代进士也产生了。那些农人商民的孩子经过十
年寒窗开始成才,不久,即产生了宁波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
这些原本安放在宁波孔庙里的历代的儒学碑,无不颂扬着王知县当初的开蒙之功。王安石的意义并不在于
使少数的民间子弟通过读书做官而从闭塞的小城走向全国,他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恰恰在于他从此倡导了一
种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传家、商儒并生的传统。
宁波人士诸孟家说:“我太公就是对我们讲不能求官,只能求学,有学才可以以后经商。你没文化我跟你
做生意做不来的。就是以前讲的没有文化的军队就是愚蠢的军队。我那祖宗也是这么讲,有文化我
们就能走遍天下,就可以经商。”
这以后宁波出了2432名进士、12
名状元,出了数万名举人和数十万名秀才童生,更为重要的是,王安石开创的那种“田家有子皆习书,士
儒无人不织麻”的社会氛围,那种尚文尚礼、崇信崇义的地
方文化精神,成为了一代代宁波人人格理想的精神支柱。这以后,从宁波走向全国的基本上就是两种人:
商人和学人。 所以,从19世纪末以来,包括包玉刚在内的众多宁波帮一直都盼着在自己的家乡有一座属
于自己的大学。但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他们美好的愿望始终未能实现。只有在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年
代,包玉刚们的抱负才得以实现。
三
唐宋(618-1279)以来,宁波人向外拓展的目光开始转向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假舟楫之利的宁波商人,开
始与日本、高丽、东南亚沿海国家有了贸易往来。而与宁波毗邻的上海,更成为他们活动的主要区域。
当三北盐碱平原的第一批先行者渡过杭州湾来到上海的时候,黄浦江边还仅仅是一大片滩涂地,一个小小
作者: 60.179.156.* 2006-6-12 11:56 回复此发言
--------------------------------------------------------------------------------
6 宁波历史
的县城蜷缩在今天的南市。
三江汇流的宁波,是中国最早开放的贸
易口岸之一。开放带来的商业文明,使宁波人拥有了一种闯荡天下的勃勃雄心。耸立在宁波江滨老码头上
的雕塑,成了这座城市某段历史的注脚。它所表现的,正是
印记在一代代老宁波记忆里最常见的情景。当地的口语,向来把外出经商形象地称为“跑码头” 。 当时
民歌唱道:“大海泱泱,忘记爹娘。”早期的宁波商人,正是沿着一条“沙船之路”驶向了上海。
沙船是当时的南方最常见的一种商船,尽管这种只有三尺阔的平底木驳船,常常经不起海涛的颠簸,但与
走西口的山西人相比,“跑码头”的宁波商人,却似乎少了一些悲凉,多了一份放达。
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已经有很多宁波商人走出故乡的四明山,来到隔海相望的上海。在那个交通并不
快捷的年代,乡音成了游子心中最温暖的慰藉。1797年,宁波人在上海的第一个同乡团体“四明公所”建
立了。
对于当时旅居外地的宁波人来说,组织
同乡团体不仅仅是出于一种自然的乡情纽带,更是出于一种生存的需要。1819年,宁波籍的号商和船主在
上海建立了“浙宁会馆”,而在上海干手艺活的宁波籍
下层民众,也本着“亲帮亲,邻帮邻”的互助精神,于1831年建立了“水木业公所”,会众基本上是泥、
木、石、雕、锯的匠人。以上两个同乡团体,前者是同
乡的互谊组织,而后者则是同乡的行业协会。 另一种更具特色的同乡性的行业,也在这时出现在宁波人
聚居的上海滩。裁缝,也就是成衣匠,这也是用沙船带过来的宁波手艺。不过宁波的成衣匠不是一些只会
使用剪刀的寻常工匠,他们有一个特定的名字,叫“红帮裁缝”。
宁波裁缝因为专门给当时被叫做红毛人
的外国人做西装,因此就被称作“红帮裁缝”。据说他们的祖师爷宁波人张尚义,是一个在横渡杭州湾时
翻船的幸存者。这位当年的宁波小裁缝因为抱住了一块破船
板,经过数天的漂泊竟得以到达日本的横滨。在言语不通、满目都是陌生人的异国他乡,他居然凭手艺找
到了自己的职业,为停泊在那里的俄国船员修补西装。心灵
手巧的张尚义很快成了西装裁剪的高手,多年以后,他的儿子张有松回到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西服店
——福昌西服店,并向宁波同乡广为传授手艺。 “红帮裁缝”作为一个群体,最早
是依托上海滩才得以扬名,以后他们的足迹逐渐遍布了大江南北。这些出身卑微的宁波裁缝,成了中国近
代服装改革的先驱,由他们所创造的中国服装史上的很多个
第一,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据史料记载,中国的第一套西服、第一套中山装,甚至第一部西服理论著
作,都是出自宁波人之手。 中山装的设计者王宏卿之子王汝珍
说:先生提出来了,(袋口)要用笔架形,那个时候我父亲问他,为什么要用笔架形,因为笔架形做
起来比较麻烦啊,圆的做起来简单啊,他说呢,这里有意
义的,什么意义呢?就是我们的革命要用知识分子,等衣裳全部做成以后,先生来了,(这种款式
)称为国服,具体名字就以中山先生命名就叫“中山服”。
宁波裁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垄断
了各地的西服制作业,日后上海南京路上涌现的最有名的西服号,几乎都是宁波人所开。后来的事实证明
,“红帮裁缝”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而消
失,即使在1949年以后,等新中国***身上的服装,几乎都是由“红帮裁缝”的传人巧手制作的
。 今天,这个中国东部的城市,仍是名副其实的服装之都,在国产的每十件服装中,就有一件是从这里
生产出来的。
四
随着宁波商人北渡上海,并从上海辐射
到北京、天津、汉口等各大城市,药材商的足迹也如海鸥逐浪般地流向四方。宁波商人经营的著名药铺,
如上海的童涵春、冯存仁、蔡同德,北京的同仁堂、天津的
达仁堂,都是这些城市的药业名店。今天我们仍可以看到这些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未见丝毫褪色。 京
宁波 地理区位优势(人文啊.地理啊)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是浙江省的一个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利的较大的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宁波北仑港是个深水良港。
宁波有以下头衔:
1.副省级城市:全国有15个,主要是政治上享受副省级待遇,例如宁波市长享受副待遇;(政治方面)
2.计划单列市:全国只有5个城市,主要是经济上某些权利直接归中央管理;(经济方面)
3.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良好的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政策!(经济方面)
4.命名的"较大的市":这主要是在立法方面有权制定地方法规.(立法方面)
5.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现在已经公布三批共99个城市了.(文化方面)
6.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08年12月25日获选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人居方面)
宁波是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浙江省第一大湖东钱湖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天童森林公园为国家森林公园。宁波还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和雪窦寺等著名寺庙。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保国寺、古代水利建筑它山堰、宁海的南溪温泉、余姚的四明湖旅游度假区、象山的石浦渔港,为众多中外旅游者所向往。以镇海招宝山为代表的明朝抗击外来侵略的海防历史遗迹和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革命斗争史迹给宁波增添了凝重的人文景观。
东方大港——北仑港 宁波文人荟萃,历史上曾有较高层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派,如四明学派、阳明学派、浙东学派,出现了虞世南、高则诚、王守仁、朱舜水、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张煌言等一批文化名人。宁波的藏书文化深厚,涌现过一大批藏书数万卷的藏书名楼。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孕育而成的宁波传统工艺诸如骨木嵌镶、宁式家具、朱金木雕、金银彩绣等,用材讲究,手艺精绝,风格独特。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这是位居天下禅宗五刹之一的天童寺的写照,宁波的佛教文化举世闻名;阿育王寺珍藏着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雪窦山为全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保国寺是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宁波是浙东交通枢纽,陆、海、空、水立体交通发展迅速,尤以“东方大港”之称的北仑港称誉国内外。栎社机场与香港和全国各地主要城市之间架设有空中桥梁。铁路、公路、水运以及市内交通四通八达。
宁波历史悠久,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唐代,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与扬州、广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时列为对外贸易三大港口重镇。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如今的宁波是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和全国14个中央计划单列市(副省级)之一,人均收入居全国第四位,消费水平居全国第二位。宁波港是上海国际航运枢纽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79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港口开通了航线。
宁波是中国商人的发祥地。号称是“中国最精明”的上海人有1/4是宁波籍的。与温州人相比,宁波人更喜欢做大生意,这里出过“船王”包玉刚等一大批国际知名的工商巨子。故有“宁波大老板”、“温州小老板”之称。
宁波还是著名的侨乡,有30多万宁波籍人士旅居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宁波帮”已成为联结宁波与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宁波不仅山清水秀,还自古以“四香”(米香、鱼香、书香、墨香)传扬天下,物产极为丰富。主要特产可分为海鲜、海干产品、特色食品,时令果品,传统工艺品,服装等几大类。海鲜、干海产品宁波地处长江入东海口,海岸线纵长,是咸水、淡水交汇的地方,水中微生物极为丰富,因此海鲜味道特别鲜美,营养价值很高。宁波是中国盛产海鲜的主要区域之一,黄鱼、带鱼、墨鱼、石斑鱼、香鱼、弹涂鱼、海鳗、梭子蟹、海虾、蚶子、蛏子、牡蛎、泥螺、贡干、海蜇、海带、苔菜等各类海鲜一应俱全。干海产品中数黄鱼鲞、明府鲞、红膏炝蟹、醉泥螺、虾干、对虾干、虾皮、新风鳗鲞、海蜇头、海带、苔菜、烤鱼片等最有名,宁波人很喜欢以此特产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
概况
政府所在地:海曙区
面积:9365平方公里
人口:607万人,市区人口约203.4万
电话区号:0574
邮政编码:315000
区县:6区,3市,2县
市树:樟树
市花:茶花
年平均气温 :16.3℃
[编辑本段]地理
宁波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 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
东经120°55’至122°16’,北纬28°51’至30°33’
时区与北京相同,为东八区
[编辑本段]历史
宁波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时为越国地,战国中期以后为楚国辖地。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鄮、句章3县,属会稽郡。两汉、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3县除隶属的州、国和郡名时有变动外,其区域范围基本未变。隋开皇九年9589年,3县同余姚合并,称句章县,县治置小溪(今鄞州区鄞江镇),仍属会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鄞州,设州治于三江口(现宁波老城区);武德八年(625年)改称鄮县,属越州,县治复置小溪。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设明州,辖鄮、
慈溪、奉化、翁山4县,州治也在小溪。唐长庆元年(821年)州治从小溪迁至三江口,并建子城,为其后一千多年来宁波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记载,宁波最早的城垣为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刘牢之所筑,称筱墙,故址相传在今西门筱墙巷一带。
五代称明州望海军。北宋建隆元年(960)称明州奉国军。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沿海制置使,辖温台明越四郡。南宋庆元元年(1195)升为庆元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称庆元路。大德七年(1303年)设浙东道都元帅府。
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称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讳,改称宁波府。宁波之名沿用至今。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宁绍台道,驻宁波。1927年划鄞县城区设宁波市。
1949年5月浙东解放,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城区亦为宁波专署驻地。1983年撤销专署,实行市管县体制,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逐渐由河口城市向海港城市演进,并形成三江、镇海、北仑三片滨海临江发展的空间格局。1986年宁波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经批准,成为计划单列市。
宁波以港兴市,是中外闻名的商埠。唐时已是与日本、新罗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通商的主要港口。1522年葡萄牙人在双屿设立根据地,进行走私贸易,后被明军讨伐。鸦片战争后,宁波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对外开港。在近代史上,宁波新兴工商业发展较早,“宁波帮”更是蜚声海内外。宁波人在上海居民构成中的比重很大。2000年北仑港已经成为著名的深水良港。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现辖:6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2个县。
建设中的鄞州
市辖区:
海曙区 江东区 江北区 北仑区 鄞州区 镇海区 县级市:
慈溪市
余姚市
奉化市
县:
宁海县
象山县。
宁波市 面积9671.59平方千米,人口550万人。辖6个市辖区(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州)、2个县(宁海、象山),代管3个县级市(慈溪、余姚、奉化)。全市共有57个街道、80个镇、11个乡。
海曙区 面积29.44平方千米,人口30.10万人。邮编315000。区人民政府驻灵桥路229号。辖8个街道:月湖街道、南门街道、江厦街道、鼓楼街道、西门街道、白云街道、段塘街道、望春街道。
江东区 面积37.65平方千米,人口25.21万人。邮编315040。区人民政府驻彩虹北路58号。辖7个街道:东胜街道、百丈街道、白鹤街道、明楼街道、东柳街道、东郊街道、福明街道。
江北区 面积208.7平方千米,人口22.97万人。邮编315020。区人民政府驻新马路61弄。辖7个街道、1个镇:中马街道、白沙街道、孔浦街道、文教街道、甬江街道、洪塘街道、庄桥街道;慈城镇。
北仑区 面积585平方千米,人口34.99万人。邮编315800。区人民政府驻新碶街道长江路1166号。辖6个街道、2个镇、1个乡:新碶街道、小港街道、霞浦街道、大碶街道、柴桥街道、大榭街道;白峰镇、春晓镇;梅山乡。
镇海区 面积366.9平方千米,人口22.49万人。邮编315200。区人民政府驻招宝山街道胜利路112号。辖4个街道、2个镇:蛟川街道、骆驼街道、庄市街道、招宝山街道;澥浦镇、九龙湖镇。
鄞州区 面积1406平方千米,人口77.66万人。邮编315040。区人民政府驻钟公庙街道。辖4个街道、17个镇、1个乡:中河街道、下应街道、石碶街道、梅墟街道;咸祥镇、邱隘镇、五乡镇、云龙镇、横溪镇、姜山镇、古林镇、横街镇、鄞江镇、章水镇、瞻岐镇、东吴镇、高桥镇、塘溪镇、洞桥镇、东钱湖镇、集士港镇;龙观乡。
余姚市 面积1527平方千米,人口82.58万人。邮编315400。市人民政府驻兰江街道北兰江路1号。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朗霞街道、低塘街道;临山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梁弄镇、陆埠镇、大隐镇、大岚镇、河姆渡镇、四明山镇、小曹娥镇、黄家埠镇、三七市镇;鹿亭乡。
慈溪市 面积1154平方千米,人口101.54万人。邮编315300。市人民政府驻浒山街道三北大街655号。辖3个街道、17个镇:浒山街道、宗汉街道、坎墩街道;范市镇、掌起镇、逍林镇、新浦镇、横河镇、附海镇、庵东镇、天元镇、长河镇、周巷镇、桥头镇、匡堰镇、胜山镇、龙山镇、崇寿镇、三北镇、观海卫镇。
奉化市 面积1249平方千米,人口47.88万人。邮编315500。市人民政府驻锦屏街道锦屏南路1号。辖5个街道、6个镇:锦屏街道、岳林街道、江口街道、西坞街道、萧王庙街道;溪口镇、尚田镇、莼湖镇、裘村镇、大堰镇、松岙镇。
象山县 面积1176平方千米,人口52.74万人。邮编315700。县人民政府驻丹东街道后堂街21号。辖3个街道、10个镇、5个乡:丹东街道、丹西街道、爵溪街道;石浦镇、西周镇、鹤浦镇、贤庠镇、墙头镇、定塘镇、涂茨镇、大徐镇、新桥镇、泗洲头镇;东陈乡、晓塘乡、茅洋乡、黄避岙乡、高塘岛乡。
宁海县 面积1931平方千米,人口58.55万人。邮编315600。县人民政府驻跃龙街道县前街18号。辖4个街道、11个镇、3个乡:跃龙街道、桃源街道、梅林街道、桥头胡街道;长街镇、力洋镇、一市镇、前童镇、桑洲镇、黄坛镇、强蛟镇、西店镇、深甽镇、岔路镇、大佳何镇;胡陈乡、茶院乡、越溪
[编辑本段]宁波几个商业广场
天一广场 天一广场
万达广场
联盛广场
中信泰富广场
世纪东方广场
维多利亚广场
天伦广场
飞越广场
[编辑本段]旅游景点
宁波市区主要旅游景点奉化溪口是全国重点旅游区:以原籍为背景,以雪窦山和雪窦寺最为著名,还有原住址及镇上古香古色的文化,包含了武岭门、武岭学校、文昌阁(奎阁凌霄)、小洋房、蒋氏故居(丰镐房)、玉泰盐铺、摩诃殿、蒋母墓道、御书亭、锦镜池、千丈岩瀑布、妙高台、、千丈岩、、雪窦寺、将军楠、中旅社原址、三隐潭、徐枭岩、亭下湖
宁波生态景点很多,类似北仑区九峰山,鄞州区五龙潭也算是。野鹤湫旅游风景区 、梁祝文化公园 、宁波滕头生态旅游示范区、 九龙湖风景区 、宁波松兰山海滨旅游度假区 、东钱湖风景旅游区、石浦渔港古城、天一广场 、宁波天一阁博馆 、 宁波松兰山 、保国寺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雪窦山 、北仑凤凰山主题乐园 、天童寺 、天河 、东钱湖 、城隍庙商贸休闲步行街区、宁波万达商业广场 、阿育王寺 、月湖、丰镐房、千丈岩瀑布、它山堰 、妙高台 、五龙潭 、南溪温泉 、浙东大峡谷 、宁波海洋世界 、蒋母墓道 、梁祝文化公园 、宋皇城海滩 、前童古镇、上林湖越窑遗址 、秦氏支祠 、鼓楼 、开明服饰特色街。
[编辑本段]特产
象山海鲜、奉化芋艿头、奉化水蜜桃、奉化千层饼、奉化尚田草莓、慈溪余姚杨梅、三北豆酥糖、宁波草席
宁波十大名菜:冰糖甲鱼、苔菜拖黄鱼、腐皮包黄鱼、网油包鹅肝、锅烧河鳗、黄鱼海参、宁(甬)式鳝鱼、火踵全鸡、苔菜小方块、雪菜大黄鱼
[编辑本段]特色餐馆
张记腊汁肉夹馍。 地址:海曙公园路117号,鼓楼北大门口。 肉夹馍、凉皮。
森鸭面。 西河街,新美心对面。 烧鸭面,肠血面。
味一早餐。 新芝路过永丰西路口往北。 小笼包中包锅贴,馄饨面,麻油蒸馄饨。
仓桥头面结店。 镇明路仓桥头菜场对面。 面结,宽面。
乐味馄饨面。 百丈路小绵羊正对面,银殿宾馆的斜对面。 虾仁馄饨,干菜馄饨。
关中面铺。 鼓楼尚书街呼童街十字路口。 油泼扯面,麻辣牛肉面,麻什。
奉化牛肉馆。 高塘路上雅戈尔专卖店边。 牛杂面。
温州饭团。 孔浦菜场附近。 内有咸菜,榨菜,肉松,梅干菜,油条等。
忘忧亭。 南镇安街,镇安小学后门。 鸡脖子,鸡翅膀,黑砖块,里脊肉,烧仙草。
伊莎贝拉甜品屋。 孝闻街100-12号。 天鹅泡芙、小喇叭、蓝莓蛋糕。
宁芙面包房。 新兴大酒店后门附近87261321。 泡芙。
富浩饭店。 解放南路久久天桥旁。 牛排、芋艿小排羹、青菜白蟹汤。
郭巨海鲜饭店1。 繁景花园的大雅久对面,福利院旁边。 海鲜、青菜芋艿。
郭巨海鲜饭店2。 孝闻街口靠近包玉刚图书馆。 炒叽蛄、米鱼骨酱。
云宾饭店。 范江岸路翠柏路的交叉口。 萝卜排骨汤、蟹糊、鸡爪豆瓣酱。
春鹤饭店。 孝闻街与西河街岔口。 炒苏蟹,旁元蟹,白蟹土豆羹,小梅鱼。
良友饭店。 兴宁桥下,外经贸大厦对面。 梅子肉,油爆虾,宁式鳝蝴。
好兄弟海鲜。 中山西路老西苑花鸟市场。 大肠煲,虎头鱼。
老宁波饭店。 江东王隘路228号。 盐烤蟹脚,铁板鱿鱼,烤杂鱼,旁元蟹。
老太婆饭店。 朱雀小区,最大的十字路口左拐。 饼子蒸蛋、芋艿排骨。
梅山渔村。 朱雀小区。 干菜烤蟹脚,油煎米馒头,杂鱼,蒸排骨,烤鲫鱼。
东钱湖水上餐厅。 原东钱湖宾馆下去。 本地鸡、臭冬瓜、鲫鱼干、红烧鱼头。
东苑食府。 市府后门。 葱烤河鲫鱼、甜红薯、蒸鳗筒、猪油蒸块。
岱山码头饭店。 白沙路海运大厦旁。 椒盐虾蛄、红烧网潮、踏扁土豆。
四海香川菜馆。 久久天桥下。 手抓羊排、水煮牛蛙、桑拿牛肉、萝卜干腊肉。
水乐园。 甬港南路李惠利中学边。 番茄排骨锅仔,水煮鱼,蜂窝玉米,凉粉。
新派川菜馆。 中山西路原花鸟市场前。 酸菜鱼,凉拌青瓜,桑拿牛蛙。
刘家香辣馆。 百丈路,灵桥下一、二百米处。 金牌鸭脖子,醋椒牛肉托水饺。
巴渝小栈。 江东新钱柜隔壁。 香辣小龙虾、水煮鱼、豆花鱼。
麻辣印象。 城隍庙KFC旁。 香辣兔头、麻婆豆腐、水煮泥鳅。
湾仔手抓卤龙虾。 鄞奉路417号海曙交警大队站。 手抓卤龙虾、孜然牛肉。
汉德居盱眙龙虾。 鼓楼步行街到底左转。 龙虾60/80/110,桑拿牛肉,酱骨头。
水先生食馆。 世纪广场石头屋边87301757。 辣酒肥柳煲,茄汁牛腩煲
近聚里自助火锅。 翠柏一里站附近。 羊肉串,卤鸭掌。38/位(包括酒水)
大馅水饺。 百丈路,灵桥东路站下。 伊面飘香鸡,大拉皮儿,玉米酸菜水饺。
清汤鹅, 惊驾路,游泳馆附近。 卤鹅爪,鹅肉,鹅肝。
斑竹溪味馆。 石锲雅戈尔小学对面。 溪鱼,角麂,鸡,荠菜炒年糕。
江西人家。 镇明路镇明小学那里。 江西炒粉丝、干锅群菌煲、腊肉、豆腐乳。
楚云天鄂菜馆。 灵桥西。 藕汤、武昌鱼、三鲜鱼糕、炒大肠、杜婆鸡。
千一米线。 镇明路和柳汀路交叉口。 过桥米线。
乐口福粤菜馆。 百丈路东,华严街斜对面。 鲜式蛤子、百丝蒸虾、卤水拼盘。
一茶一坐。 乐购麦当劳旁。 芒果雪酪、红豆冰、叉烧酥、抹茶奶茶。
激旨面馆。 天一广场天主教堂边。 日本拉面、石锅拌饭。
小红牛烧烤。 镇明路金撙咖啡旁边。 五花肉、红薯、石锅拌饭。
乡村牛仔烧烤屋。 曙光路曙光影院对面。 粥,牛肉,鸡翅。
丽湾韩国料理。 东海菜场靠民安路对面。 石锅拌饭,牛尾汤,土豆饼。
金鱼国际餐厅。 天一银太二楼。 鸭舌,蟹饼,火焰蛋糕、春卷、印度洋葱圈。
琴桥浪漫咖啡。 拉芳舍旁边。 咖啡,铁板套餐。
韩国料理。 广济街老晶都好时光婚纱摄影隔壁。 石锅拌饭,烤五花肉。
迪莱咖啡。 宁波日报社5楼。 咖啡西点。
豪尚豪牛排馆。 鼓楼呼童街66号,正对中心农贸市场。 牛排,套餐。
百世德咖啡。 槐树路,潮涌轩附近。 荷叶田鸡饭,珍珠奶茶。
莱点水果吧。 曙光**院对面。 推荐那里的西米系列和黑雨系列。
香草恋人馆。 鼓楼红蜻蜓专卖店正楼上87242643。 手工巧克力。
E见如故海鲜吧。 鼓楼皇子和米线的弄堂进后左拐。 姜葱螃蟹,椒盐带鱼。
小粥仙。 四眼契街新河明珠大门口。 韭菜鲜肉饼、扁豆鲜肉饼、粟米饺、粥。
海味世家。 民安路曙光中学对面。 蟹糊、蟹脚、咸蟹蒸叉鱼、乌贼蛋蒸白蟹。
外婆桥赣菜馆。 镇明路殷记旁87170217。 蜜制小龙虾、酸菜鱼、水煮肉片。
嵊泗小海鲜。 江东南路周宿渡水产市场。 和尚蟹钳、琵琶虾、刀鱼、鹦鹉鱼。
高丽苑。 惊驾路美食一条街上87791677。 铁板章鱼、石锅拌饭、烤肉。
黄胖饭店。 江东南路周宿渡水产市场。 各类海鲜
乐陶陶湖南风味馆。 迎凤街21号87317730。 干锅。
星巴克咖啡外滩店。 外滩江边。 法式苏芙蕾,利口提拉米苏,冰焦糖玛其朵。
元泰居海鲜砂锅粥。 旁兴宁桥左转,江东新世纪旁。 铁板牛柳,海鲜沙锅粥。
龙凤山庄。 月湖马衙街边,石浦边上。 宁波菜,猪油杂豆腐。
江南春饭店。 德龙一直下去,近华茂。 海鲜,“五谷杂粮”。
海味世家。 江东曙光中学对面。 小海鲜。
锦官驿。 天一广场。 锦官沸腾鱼,菜根老坛子,江石滚肥牛,龙井桑拿虾。
绿柳居素菜馆。 鼓楼一和汤包楼上。 罗汉观斋、素腰花、佛跳墙、烤红肠。
皆大欢喜。 中山东路东方商业大厦。 米汤海鲜杂,迷宗椒盐鸭头.
颐和茶馆。 外滩。 蛋炒饭、烤鹌鹑蛋、醉鸡爪、甜点水果。58/位起。
醉美。 箕艚街曙光路中山东路口。 鲍汁虾仁炒饭、糯米凤鹅、木瓜雪蛤。
斗牛士。 外滩。 牛排、甜点。星期1-5下午1-4点特价牛排套餐 39、 49/份。
胜雅客。 世纪广场2楼。 西湖牛肉羹 茶树菇牛柳,铁板海鲜豆腐
新倍司。 甬港南路。 酸菜螺片 青龙过江
玉蝴蝶。 老实巷36号。 竹香鸭 冰冻苦瓜
红树林会所。 日月星城楼下。 顶翅捞饭,八宝鱼头,蟹粉珍珠羹,小牛柳排。
拉芳舍茶餐厅。 琴桥边锦地水岸下。 田鸡煲,烤鳗,烤鲫鱼,鲍鱼饭,玉米烙。
檀宫。 琴桥边,锦地水岸下面。 碳烧台塑牛排,美极鸡翅。
水玲珑。 镇明路光大银行附近。 金牌龙蝉、雪铪水果羹、手拨笋、咖喱青蟹煲。
富邦大酒店。南站。种类繁多的自助餐。
狮城兄弟新加坡餐馆。 萁漕街上,凯利大酒店对面。 海南鸡饭、奶茶。
缸鸭狗。蛮多的
石浦大酒店。百丈东路1118号
向阳渔港。 彩虹南路236号
向阳渔港下属“豪食汇”。天一广场(朝药行街面的,天一数码广场正西面)/万达广场(鄞州区钟公庙街道四明西路999号万达广场5号门入口处)。国际美食餐厅,网罗了数百余种全球美食,汇聚了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巴西、港澳台等各地风味,世界品牌甜品哈根达斯、顶级海鲜刺生无限量供应,全品种自助餐。
城市桃花概念菜馆。海曙区镇明路260号
每一个爱国爱家乡的宁波人,请大家在美食神话城——甬城宁波用餐之时,尽量做到足够就好,不够再点,杜绝浪费,提倡节俭。在不得已摆谱的情况下也多多斟酌,尽最大努力,将面子工程的奢侈行径减少到最底线!用实际行动证明“用餐文明”。文明城市的市民方方面面做到文明才算真正的文明。
[编辑本段]宁波的中国第一
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
天一阁中国第一民间藏书楼——天一阁。
1990年11月,摄制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电视剧——宁波三维电子有限公司。
缝制了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件“中山装”,开办了第一家西服店,编著了第一部西装裁剪 书——红帮裁缝。
中国第一家获得QS9000/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蜂鸣器制造商-----宁波东方电子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个世界船王——董浩云(宁波人)。
中国第一大手机制造商——波导。
中国第一大原油进出口港——北仑港。
中国第一家合作制银行——鄞州农村合作银行。
中国第一台具有知识产权的八音琴——宁波韵升音乐礼品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深水良港——北仑港。
中国第一家通过国际环保认证ISO14001认证的造纸企业——宁波中华纸业。
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张石川(宁波人)。
导演了中国第一部腊盘配音的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张石川(宁波人)。
中国第一家生产黑炭衬的企业——宁波宜科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家专业制造铅酸蓄电池的企业——宁波海湖蓄电池有限公司。
1993年5月,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寻呼机诞生;1995年,中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股票信息机问世;1997年,中国第一台高速汉字机呱呱坠地——波导。
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女传教士奥特绥在宁波创办中国第一所女校——甬江女子中学(今市第六中学)。
中国第一家轴承出口免验企业----宁波慈兴轴承有限公司。
新中国第一枚纪念邮票的设计者,新中国第一套特种邮票的设计者,新中国第一套普通邮票的设计者——孙传哲(宁波人)。
中国第一男装品牌——雅戈尔。
中国第一崖滩长廊——象山红岩。
中国第一飞人——柯受良。
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棉色纺纱开发基地——宁波百隆集团。
中国第一大草制品市场——鄞州区古林镇的明州草制品市场。
中国捐资助学第一人——邵逸夫。
中国第一台35毫米有声电动摄影机发明者——郑崇兰(宁波人)。
中国第一台**磁性录音机发明者——林圣清(宁波人)。
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美国两院院士(美国历史上也仅有23位)——毛昭宪(宁波人)。
中国第一家西医综合医院,现宁波二院。
世界最长之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最大之电熨斗生产基地周巷镇。
以宁波为主场的八一双鹿电池在CBA上夺冠次数最多
[编辑本段]宁波装的中国第一
开设第一家西服店、开设第一家西服工艺职业学校、缝制第一套中山装、缝制第一套西服、编写第一部西服理论著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